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影评:当杰西遇上赛琳
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影评:当杰西遇上赛琳,
导演: 理查德·林克莱特
编剧: 理查德·林克莱特 / 伊桑·霍克 / 朱莉·德尔佩
主演: 伊桑·霍克 / 朱莉·德尔佩 / 肖姆斯·戴维-菲茨帕特里克 / Jennifer Prior / Charlotte Prior
类型: 剧情 / 爱情
制片国家/地区: 美国
语言: 英语 / 希腊语 / 法语
上映日期: 2013-06-14(美国)
片长: 109分钟
又名: 爱在午夜希腊时(台) / 情约半生(港) / 爱在午夜到来时 / 爱在午夜梦回时 / 午夜之前 / Before Midnight
爱在午夜降临前剧情简介:
被影迷奉为爱情圭臬的《爱在黎明破晓前》、《爱在日落黄昏时》迎来了第三部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。第一部中美国青年杰西(伊桑·霍克 Ethan Hawke 饰)坐火车邂逅法国女孩赛琳(朱莉·德尔佩 Julie Delpy 饰),两人在维也纳度过难忘一晚;9年后的第二部,杰西已成为作家,他的小说让他和赛琳在巴黎重逢,两人于日落前再续前缘。如今又一个九年过去了,杰西与赛琳已经一起生活并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,对人生和爱情也有了更多感悟。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就是撷取他们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南部小岛度假的最后一天。
导演理查德·林克莱特和两位主演就像与影迷在赴一个每9年的约会,尽管三部曲的跨度长达18年,但故事情节几乎可以写在一张纸的背面。电影惯于只用人与人的对话讲述故事,两位主人公或行走在静谧的村落,或悠然坐在露台和餐桌前,不断的讨论着文学、爱情、生活、两性等话题。然而与前两部不同的是,随着他们终于走到一起,爱情的浪漫也开始被生活的日常琐碎和彼此相处的实用性取代,吵架拌嘴也随之而来。如何在“婚姻”的面纱下维持爱情?电影将18年的感情铺开,再徐徐化解那些小小的怨念,呈现爱情最真实动人一面。
爱在午夜降临前影评:
不得不承认,我并没有很喜欢朱莉·德尔佩,她金到几近枯淡的头发,她苍白的肤色,她细长的四肤和宛若装满海水的眼睛,她耸搭的眉骨……这是典型的西方女人的面孔,也许年轻的时候看起来会很甜美,可一旦上了岁数就变味儿了。所以作为那三部曲终章的《爱在午夜降临前》里头,赛琳问杰西:“如果你是在我这个年纪遇见我,还会上来搭讪吗?”杰西犹豫了一下,的确,她老了。
可同样的,杰西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我不想用一堆琐碎的言语去形容这片子有多好看,从巴黎到维也纳到希腊,这对有情人经历拾八年之后也总算花好月圆,做了夫妻,生了女儿,意味着他们的人生在唠唠叨叨中开始往结尾去走了。这期间,我同样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,对杰西的心态感动身受,他会把赛琳写在每一本书里,他嚼不透她,又迷恋她,她是他一辈子的主题,而这恰恰是赛琳不太接受的地方,她总是怀疑他写的人物不是她自己,而是另一个不知在什么地方被丈夫不停意淫着的女子。这种甜蜜的猜忌与不信任,引发到后来就成了一场争吵。但是不得不承认,杰西找了一个比他有趣得多的情人,她有幽默感,会逗他笑得像个,而这种幽默感在时间的洗涤中越来越亮,最后成了钻石。
片子里有个希腊老人跟杰西讲:“我接待过很多作家,但他们带来的伴侣没有一个比其本人有趣。”可是杰西例外,他的伴儿很聪明,这种聪明在《爱在黎明拂晓时》里就已经显山露水,只是赛琳当时更理想主义一些。现在不一样了,她渐渐变成老女人,也会有老女人的焦虑和惆怅,年纪越大,人就越显强势,因为软弱已经拯救不了松垂的了,所以赛琳会跟杰西闹别扭,前者较真,后者厌倦。但归根结底,在影片开映到二拾分钟的时候,出现的那场聚餐戏已经点穿“爱情”的本质,年轻的情侣干柴烈火,中年的情侣用各自适应的古怪形式相处,老龄的情侣要随时准备着接受“天人两隔”这回事。潮涨潮落尽在其中,两性话题比前边两部探讨得都全面,话也讲得越来越明白了。
我一直很反感有人把这三部曲归于“表现哲思”,他们是没谈过恋爱抑或完全不了解“异性”是怎么回事儿?言语中的机锋,时而亲昵时而尖锐的对谈,只是在交流彼此的人生感悟,好比我们叼着香烟靠在被醉鬼滋过尿的墙根上聊失恋,你一言我一语,安慰的话或点穿的话那都是经历过的“真理”,内容里连起码的“辩证”都没有。沉迷于两性兜兜转转的关系的文艺青年自然会懂其中蹊跷,并没有那么深,只是有那么多领悟就对了。写剧本的理查德·林克莱特也是边经历边写,他的爱情、婚姻、从心境到生活环境都逐步变质的过程,以及永恒不变的对“浪漫结尾”的痴心,那都是人性最有趣也最纠结的部分。
所以啊,当杰西遇上赛琳,他们在通往巴黎的列车上邂逅,抱着“也许可以打个炮”的想法开始同游,然后呢?然后九年又九年,九年又九年,历经平凡人能触及到的所有风光与阴霾,终成眷属。
[db:内容]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