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 城 普 拉 多 印 象
小 城 普 拉 多 印 象,
小 城 普 拉 多 印 象
——西欧游记之五
在比萨吃完比萨之后,我们就出发了,驱车普拉多。
对于普拉多,人们都很熟悉,那是一款车型。普拉多在英语中是“大路”的意思,以之命名的普拉多是丰田陆地巡洋舰系列中的一款车型。但是,今天我们去的普拉多,是意大利的一座小城,名字叫普拉多。
车到普拉多,我们下榻于皇宫大酒店。酒店老板姓王,温州人,知道我们来了,非常热情地接待。他介绍说,普拉多位于意大利中部,南望首都罗马、北接工业重镇米兰、西通历史名城比萨、东南紧邻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,是意大利的交通主枢纽,从比萨去佛罗伦萨,这里是必经之地,有铁路、公路与之相接。普拉多是一座纺织城,也是欧洲著名的纺织品集散地。普拉多现有居民约16万多人,究竟有多少中国人?没人说得清楚。比较官方一点的数字是2万左右,但据估计实际数字超过3万,甚至可能有5万。当地认为,其中大概有一半是非法移民。普拉多是一个相对比较宽容的城市。普拉多翻译成汉语还是“草原”的意思,她象草原一样胸襟开阔,坦荡无边,包容了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移民。因此,普拉多是意大利华人移民最多的城市。
王老板说,在普拉多的4300家纺织品工厂中,有3000多家的老板是中国人,大大小小的服装公司就更多了,在各国移民企业中名列前茅。有很多纺织、服装、皮具公司都是家庭式的,前店后厂,一家人自己做自己,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有卫星中文台,一边做工一边看电视,收看中国国内的新闻和电视剧,其乐融融。华人虽然身在海外,心却与祖国紧密相连。在普拉多市出生的华人儿童已超过1500人,占当地儿童总数的18%。这些华人的孩子也大多在工厂里长大,也会做工。意大利学校下午3点钟就放学了,又不留课外作业,孩子们回到家就帮助大人干活。一般情况下,孩子从七八岁就开始帮忙做手工,13岁左右就开始做车工。他们家庭工厂生产的产品,大多数是仿制名牌的。
我们浏览了普拉多的市容。
普拉多位于佛罗伦萨附近,是佛罗伦萨的卫星城。城市虽然小,但是整洁漂亮。这里有中世纪留下的高达拾几米的灰白色的古城墙,远近矗立着几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,也有融合着罗马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的各式教堂,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遗留的众多古迹和博物馆,街头巷尾还有各式各样的古旧雕塑。大街也很漂亮,一色由鹅卵石砌成,屋顶都是红色瓦盖,广场还有成群的鸽子飞飞落落。靠近市中心的华人聚集区的两条街是普拉多唐人街,华语广告牌、灯箱随处可见,来往的行人差不多都是华人。街道上到处都是中餐馆、金店、超市、服装店、网吧、旅馆、咖啡馆、理发店、摄影楼等华人店铺。在不到三公里长的大街上,中餐馆和中国店铺就有几拾家。置身这里,要不是看到意大利风格的建筑,几乎找不到多少身在异国他乡的感觉。这里的中餐馆都很有中国特色,门口悬挂着红灯笼,餐桌上铺着红花白格子或是印着凤凰牡丹图案大红大绿的桌布。这里来往的食客说的都是华语,温州方言是这里华人的常用语言。华人日常生活和生意往来基本上都使用家乡话,很少有人说意大利语,会说意大利语的华人不太多。
据王老板介绍,这个小城的意大利居民生活方式相当悠闲,特别注重享受,追求一种闲适恬淡的韵味。他们常常几个人站在广场上,沐浴着阳光,缓慢舒适地闲聊着。老年人们往往悠闲地坐在咖啡馆里,点上一小杯咖啡,要上两三块饼干,就像海南人喝老爸茶似的,有意无意地玩着一种意大利纸牌。这里店铺和工厂一般下午3点就打烊下班,周末更是整天关门休息。王老板说,有:一天他乘坐公交车,看到一个人招手让停车,他以为这个人要上车,后来一看不是,这个人是向司机问路。问路也罢,一两分钟就能完事呗,可是却有拾多分钟没整明白,公交车司机足足比划了20来分钟,那个人才明白。令王老板惊讶的是,全车乘客竟然没有一个人表示不满,都在静静地坐着。小城的人们真是很绅士,好性格,好脾气,很宽容,与世无争。
普拉多的华人打工者和小业主,只是在华人圈内做生意或打工,与意大利人的接触不是很多,只有老板们在生意往来时才和意大利人有所交际。这里的华人对欧洲文化了解得都很少,大小活动也都局限在华人圈子里。普拉多有4个华人社团:普拉多华侨华人联谊会、普拉多华商会、旅意福建华侨华人总会和意大利华侨华人佛教总会。这些华人社团在稳定华人社会、扶助弱者、救济贫困、协调与当地、市民之间的关系等方面,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王老板对华人同胞大加赞赏,他说,华人历来聪明智慧、勤劳肯干、任劳任怨,竞争力特别强,在意大利一直是很受欢迎的。不管是意大利人还是华人企业主,都愿意雇佣中国人。大多数意大利的主流品牌、高端产品,包括普拉达、范思哲和乔治·阿玛尼等,都非常依赖华工和中国供应商。由于华人的巨大贡献,小城普拉多迅速崛起,名声彰显,已经在1992年由原来的县级市被意大利升格为省。每年一到七八月份,意大利人都出去休假了,只有中国人还在坚守岗位,勤恳劳作,普拉多简直就像一座中国城市一样,到处都是中国人唱主角,在工作、在经营、在服务。
但是,也有特殊情况。在一家中餐馆里,我们见到一位长得很漂亮的意大利姑娘,说着一口流利的华语,一边收银,一边端盘子送菜,忙里忙外的。一打听才知道,这位意大利姑娘叫凯瑟琳,与一个中国小伙子艾建华一见钟情,堕入情网,两人很快就结婚了,还帮助艾建华获得了居留权和工作证。在女方家庭的支持下,雇佣了几个华工,开了这个中餐馆。现在,凯瑟琳不仅学会了中国普通话和温州方言,而且生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混血儿小女孩,名字叫艾米莉,中餐馆也风生水起、红红火火。有很多食客,其实是慕名来看那个漂亮的混血儿艾米莉的。
王老板还透露了一个秘密,意大利许多高端品牌的老板,也都觉得雇佣华人劳动力是最好最划算的经营手段。中国人既勤恳,有头脑,有窍门,会技术革新,劳动力价格又相对低廉,这就大大降低了某些高端产品的成本。同时,产品的标签上还照样堂堂皇皇地标识着“意大利”。其实,什么“意大利”?通通是“中国人”的。
我们在普拉多停留的时间很短,只住了一宿,期间还去了一趟佛罗伦萨,但是,小城普拉多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很深刻、很鲜活的。
2000年7月28日于海口
[db:内容]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