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绍十款宝齐莱男表高仿(宝齐莱假表)渠道货源
介绍十款宝齐莱男表高仿(宝齐莱假表)渠道货源,
给各位分享宝齐莱男表高仿的知识,也会对宝齐莱假表进行解释及货源【微信号:1064879863】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清华大学《创业导引——与创业名家面对面》课程,第五期第四讲,我们邀请到了商务范创始人邓潍女士为大家讲述《聚焦数百万商务人士,改变中国CEO们的着装,从传统媒体人到创业者的转型》。
邓潍女士,前新华社《财经国家周刊》媒体人、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前负责人,2013年创办微信公众号“商务范”。目前商务范已经聚集了数百万商务人士,专注于服务企业白领、上市公司中高管、中小企业主等财经商务人群以及对品质生活有追求的人。
导语
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清华大学,跟大家分享一下创业经验。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有关注过“商务范”吗?不管大家有没有关注,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在网上看到过我们的文章。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,我们怎么创业的,我是怎么样从一个传统媒体人转型到今天做新媒体,如何从一个人再到现在十来个人的一个团队的。
“商务范”,在微信上有超百万的用户,此外,也入驻了微博、今日头条、网易新闻等其他客户端,总共有约30多个平台。我们主要针对的人群和内容从“商务范”三个字就能知道,商务即商务人群,范即生活方式,这两个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。因为我以前是做财经媒体的,在做“商务范”的时候更关注财经圈的人士,所以,我们更多的是财经+时尚的跨界。“商务范”在微信上流量比较大,一年的文章有上亿的流量,当然不少其他的客户端的总流量也是上亿,我们的内容会同步在各大客户端上进行更新,也是我个人的一种尝试。其实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的特点,我们现在主要以微信为主,同时也不会放弃掉任何一个平台。
通过做内容影响一拨人的生活方式
在最开始做“商务范”的时候,我就在想目标人群是什么样的,当时去研究中产。中产其实无非四个方面:房子、车子、妻子、箱子。这“四子”简单来说,其实是代表了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,你开什么车,穿什么西装,住什么房子,你的婚姻是什么样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,这些方面都是和中产有关,也构成了我们研究的内容。
在锁定了人群和领域之后,真正做自媒体是2013年4月,而一年多以后迎来了一篇爆发的文章,标题叫做《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,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。》大家应该听过这句话,这句话是14年的一个流行语。这句话不是我发明的,而是有一个网络剧《万万没想到》中的一句台词。为什么这句话在当年非常火?其实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上市的那天,他走进华尔道夫酒店,意气风发,对比另一张图,就是马云小时候非常“丝”的、朴实的照片。感觉差距很大,就有一个商务范的用户用了这句话“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,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”来形容这两张图。
我很快把这个做成了一篇文章推送,写的就是马云当年是怎么被投资者拒绝,后来一路曲折,一路奋斗上市的故事,当时得了上千万的阅读。后来听说马云在很多场合被问起这句话是不是他说的,因为我们那个文章被很多人转载,而转载时很不严谨地加上了“马云说”。大家会经常看到“马云”说了很多话,马云后来还在微博上澄清,说这句话不是他说的。
另外一个文章,也是让我们在圈子得到很多人的关注,也和大佬们有关,《马云、张朝阳、刘强东们,你们能不能把西装穿好?》当时这个文章我记得发完以后,一天之内我们的微信就有300多万的阅读量,网易新闻有200多万,今日头条400多万,加起来一天就有上千万。当时这些互联网大佬们参加了中美互联网论坛,在大家都在关注谁去了、讲了些什么的时候,我们更多地关注了他们的着装,比如马云当时穿的是一个中式立领的衬衫,他是唯一一个穿中式衣服的大佬。一般情况下,其他大佬都是穿西服。刘强东当时穿的是一个紧身的,我们用了一个词,那个词后来好多人都在用,就是叫“零号西装”,说这个西装特别小,小到塞不进去那种。因为他跟“奶茶妹妹”在一起之后,把自己的人设变得很时尚年轻。他的西装其实是偏小的,也可能是故意做成这个样子的。
像张朝阳,他的领带打歪了,而且颜色也不太对,他当时衣服的袖标没有剪,感觉就像买衣服的价签没剪。包括马化腾,他当时袖子是皱的。还有周鸿祎,他上半身穿的是西装,下半身穿的是卡其色的裤子,我们就觉得他竟然一套。这个事情后来我们在微信上说了以后,他把我们这篇文章转到了朋友圈,回应是当时他其实是穿了一套,坐下来的时候裤子那个线突然崩坏了,临时去找了一条来换的。他自己感觉这一套蛮学风的,外国的专家学者都这么穿,反正自己觉得挺好看的。
我们的这一轮发布,这些大佬很多都在看。我上次去参加圈内的活动,有朋友就跟我们说,他们现在互联网老板可谨慎了,出门都要盛装准备,特别担心被吐槽,其实以前是没有太多人会去关注这个事情。在这个事情以后,很多大佬他们真的会去改变。
我们“商务范”的用户更多的是偏重财经类,偏重高端的生活类,更关注的是一些真正成功的人士、企业家,像马云、刘强东、扎克伯格等,和国外的各种王室。而且我们一直围绕的是衣食住行生活方式。不管这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,我们聚焦的点还是去关注他们穿什么西装、戴什么表、开什么车、住什么房子等等,我们关注的更多是从物质层面,当然也会有精神层面,但更多集中在生活方式这些。在我看来,做内容是要扒烂了,就能出好内容。“商务范”做的每一个话题,都会一直去关注,一直去深入研究这个领域。
你在看电视剧,我在看同款
在扒品牌的时候,我们也会看一些热播剧里的装备。比如《我的前半生》里面的人,我们大概都讲了。当时有一期专门讲靳东的,他在那里面穿Burberry的大衣,还有其他各种名牌;唐晶的着装,用的包、表等等,我们也有去扒。我们做了很多期内容,发现有一期内容是最受欢迎的,讲的是这个剧里面每个角色戴的表是什么,这种扒法眼睛快瞎了,画面要放大很多倍去看,而且要不停去想跟哪个款式相近,因为这个剧组当时还是挺穷的,没有品牌赞助他们,好多装备都是演员们的“私货”。比如说像唐晶戴的是积家的一块腕表,靳东戴的是宝齐莱的表38万,陈俊生戴的表竟然是最贵的,戴了一款60万左右的卡地亚腕表。当然,马伊俐演的那个角色也有各种卡地亚,我们每一款都给扒出来了。
当时这个文章在我们那个圈子很多人在看,大家看完之后,甚至会有些人去买一些剧中的同款。之前我们扒过《007》的装备,前几天又扒了《白夜追凶》这个最近比较火网剧,最近我们还会扒《王牌特工2》等等。
不追热点的时候做什么?
在这个世界上,不可能每天都会发生热点,也有时候是没有热点的时候。那我们怎么办呢?我们就会往传播性强的话题里面注入专业性,也就是说,有些话题它传播性很强,但是我们为了让它更便于大家转发,做一些有“干货”的内容。另外,就是把专业性的话题包装出传播性,可能有一些话题太专业了,只有行业的人才会看,但是我们就会想办法让它有更多的人看,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讲述。
比如说这个话题,中国男人为什么穿西装不好看?各位男士感兴趣,我觉得女生也会感兴趣。本来这个话题就是一个和穿西装相关的,非常平淡的话题,如果我们加上中国男人为什么穿西装不好看,这是一个带点冲突,比较刁钻的一个问题,它的话题性就来了。一下子就把一个很专业的西装领域的话题变成了中国男人,甚至女人都想看的文章。中国男人穿西装不好看的几个点,一个是身材的比例。如果你的身材上半身长,下半身短,如果你还不注意提高腰线的话,肯定是穿的不好看的。有些头发造型不对,有些会穿那种特别耀眼的橘色西装,还有人会在腰带上配钥匙串,每天要别上钥匙出门,这些都会大大降低展现出来的效果。
再比如说也有一个来自生活中的话题,这个话题是我们用户点播的。他在生活中看到有很多品牌都姓周,周生生、周大福、周大生、周六福等等一堆,都是姓周,问我们到底是为什么。我们还真的正儿八经地回答了这个问题,我们把这几个周姓珠宝品牌全部扒了一遍,发现只有两个品牌的创始人和品牌故事是真正和“周”有关的,而且品牌故事和历史是比较长的,就是周大福和周生生。其他的周××,在品牌渊源和历史方面就不是那么有讲头。当老百姓不太分的清楚的时候,以为差不多。所以,我们会通过这种比较生活化的话题,去一种传播性。
大牌逛店,第一手的品牌干货
我们有一个逛店系列,现在做的比较多,比如第一次逛LV、宝珀、劳力士、卡地亚等等各种大牌、珠宝和腕表。我们把这种大牌逛店做得非常“干货”,下个月还可能会去逛百达翡丽,百达翡丽在全中国只有两个“源邸”,一个是在北京,一个是在上海,而且它的店还不是开在商场里面。比如在上海的店,以前是英国驻上海的总领事馆,把一个府邸改成了奢侈品店,我们会探秘。
之前也会逛一些顶级腕表店,比如上海的宝珀店,我们会去介绍它从几万块到四五百万的表,每个系列有什么特点,它到底贵在哪。甚至我们会去讲,它其实不仅是一个表店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你甚至可以去它那喝下午茶。因为很多人一听表店,都是卖几十万的表,不敢走进去,但其实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走到二楼,很优雅地点上一杯咖啡,可能整个下午都不会被人打扰。
今年我们还去了瑞士,去探访宝珀的制表工坊。他们有一块表我很喜欢,就是中华年历表。它的匠心体现在,一个瑞士的制表品牌,花了八年时间去研究中国的天干、地支,制成一块符合中国传统计时的腕表。另外,我们还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,当时我们在用户里征集了一位男士,可以免费跟我去体验。然后我们在瑞士那边待了一个礼拜,品牌方负担了我们粉丝来回商务舱和五星级酒店的费用,体验的全是他们VIP 的服务。
再比如我们之前多次去过东京、慕尼黑、巴黎、米兰,我们会买一拨当地的品牌,会推出哪些品牌在哪个国家最便宜这样的干货文章。我们也会有一些汽车试驾、航空公司高端线飞行的体验活动、会告诉大家这个价值几万块钱的商务舱,它的服务到底是什么样的,座椅、洗漱包是什么品牌,睡衣是什么,袜子是什么,吃的是不是米其林餐厅的厨师做的餐等等。
剪了10万块的爱马仕,拆了6万5的劳力士
最近我们在做一个视频节目,叫做《大牌捉妖记》,我们《大牌捉妖记》的第一期就是剪了一个10 万块钱的爱马仕包包。当时我们是有一个真的爱马仕包包,大约价值10 万,假的高仿包包也是挺贵的。我们把这两个包包同时剪掉了,然后告诉你,哪个地方是真的,哪个地方是假的。其实真的和假的差别还是很大,不管是爱马仕的锁头也好,还是包的料子也好,都有很大差别。比如真的包是有一种天然皮子的清香,假的就是刺鼻的味道。真的剪开以后发现它的皮就是一层皮,而假的包包一剪开发现里面会塞一些纸片什么的。其实真的奢侈品能够做的比较好的,还是有它自己的道理。
第二期我们做了一个视频,拆劳力士的表,就是把一个价值6.5 万的劳力士水鬼、一个价值3000 多的假水鬼表,还有一个价值两三百块钱的“一眼假”进行对比。两三百块钱表盘特别大,一看就很粗糙。但这个正品6 万多的和几千块的,用肉眼还是很难看出来。但后来我们还把它的机芯给拆了,就可以看出有哪些猫腻。
从新华社到自媒体,从财经到时尚
从财经记者到自媒体人
刚才讲了那么多,投身创业对我人生还是有很大的改变,包括五个方面:职业、角色、关注领域、思维方式、生活。比如说从职业角色来讲,以前是做财经记者,现在是做自媒体人。我最早的时候要天天去关注商业报道,每天都要去看《商业周刊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等等。那时候做财经记者,最早的时候就是要去跑房地产口,跑IT 口,因为我以前是分到产经组,即产业经济,整个组要跑各种行业去采访,每天都很奔波。
我跑了一段时间,领导当时觉得新媒体挺重要的,就把我派到了新媒体部门,但是在新媒体部门的时候,其实我中间有一段时间还帮我们那个媒体写过一个副刊,就是讲文化生活方面的。比如以前写一个文章是研究老舍怎么养花的、沈从文的晚年是怎么样的,以前写那种文艺副刊,跟现在的画风是完全不一样,那时候写的标题都是很文很雅,而之前写财经报道的时候就是写的非常干的“干货”。
真正转变比较大还是到了新媒体部门,做微博,因为在微博上你写的内容有没有人看是非常直观的,它的阅读量和转发数一眼就能看出来,那时候我发现大家对那种很严肃的报道其实兴趣度没有那么高。但是王健林说我这辈子只后悔生了一个王思聪,这种言论大家就很感兴趣。
后来我自己才开了“商务范”这个公众号,一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,说实话也是比较小众的,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人在做,也是慢慢地熬出来了吧。我是2013年做,2014 年有了第一篇上千万阅读量的文章,从那个时候开始才有了很多品牌找过来,请我们去跟他们合作。
其实我觉得做这个事情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创业,当时在新华社干的好好的,从来没有想过创业是什么,做“商务范”也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,完全是在做一个喜欢的东西。
等到做了一年多的时间,在有20 多万微信的用户的时候,我开始觉得自己应该离职,把所有的心思都来做这件事情。但是在2014 年微信的商业模式还没有那么清楚,那个时候说实话收入并不是特别高,完全就是兴趣爱好,但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兼顾,就还是选择出来做喜欢的东西。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我是被创业了。
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,这个身份就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以前做媒体的时候,我只想着做内容就行了,现在就必须去想怎么样转变这个角色,不仅要做内容,而且要实现一些商业的目的。刚开始我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,但是我有团队的时候肯定会去想怎么样做一个能赚钱的公司,实现盈利,养活自己和团队。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去拿过融资,一直是靠着自己来做的,在持续盈利这条上,我是有自己比较清晰的想法。
从“喵星人”到“汪星人”
上大学的时候,我的梦想是这样一种画风的:一定要做一个那种传统媒体的编辑,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总编。其实现实和你想象中完全不一样,你永远会被这个现实改变,甚至当你去适应一种新的角色的时候,你发现一种新的角色和新的生活,也许你会更适应,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去学会不断地改变自己。
比如说我以前做传统媒体的时候是非常自我的,很少去想读者想看什么,一定是我觉得哪个是热点,我想去做什么内容,就像是“喵星人”,“喵星人”就是那种非常高冷的,以自我为中心的。现在做自媒体之后是一种“汪星人”的心态,“汪星人”就是用户为中心,去思考我的用户想看什么,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?
另外一个,就是生活节奏的改变,在座的同学如果将来有创业的打算,一旦创起业来,你就不再是你自己的了,你一定是和这个工作完全相关。像我自己,公司就在家的对面,每天走路3-5 分钟一定能到,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。我每天工作的时间应该在12 个小时以上,做了这么多年,我从来没有自己度假过一次,每次出国都是和工作有关,和品牌有关,这四年从来没有纯粹和家人出去玩,一直都是全身心地扑在这个事情上,很少有自己的时间。
一个人到一个团队,思维方式的转变
热爱
刚才讲了那么多,其实就是热爱,你对这个事情得是喜欢的。比如说倒回到几年前,我辞了工作,去干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,在一些年长的人心目中,就觉得你是在干什么,不是很懂,但是我当时心里是一直希望把这个事情做下去,没有想过要挣多少钱,也没有想过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,我当时就想这个事情是我喜欢的。人就一辈子,就要做自己喜欢的,然后辞掉工作,后来找到了合伙人,从一个人到现在十多个人的团队。
找合伙人,重要的是取长补短
我比较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个合伙人。做事业能够有一定的成就,或者说能够做得比较顺利一定是在于人,而不是在于其他,多少钱都不一定能砸出一个项目,人是比较重要的。像我自己可能对内容非常敏感,对其他方面就有点“小白”了。我去找一个合伙人的时候,一定要取长补短,我们是合拍的。比如说我比较擅长做内容、做传播,但是我的合伙人就比较擅长做公司,他当时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做企业风险管控,他加进来的话,一方面他本来就是“商务范”的一个目标受众。再有,他之前做过咨询,构建团队就会有帮助。另外就是他的法学背景,如果公司有一些法律上的纠纷,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头脑。所以,我请他过来弥补了我其他的不足,他可以帮助我。
我非常满意他设定的一个薪酬机制,在我们“商务范”可能进来的人底薪会一般,但是会高于我们同行业。他设计了一个比较高的浮动空间,每个月的奖励会比较多,有很多项标准,你只要达到某些标准,他就会不断去奖励你,可能一年有好几次调整薪水的机会。还有一个是年终奖,我们进来的时候,他给大家许诺的一般就是13 薪,但去年做的比较好的年底都有5-10 个月奖金,当然可能将来我们这个奖励随着公司的发展会越来越多。
招“看对眼”的人
其实我们2015 年才招到除了合伙人以外的第一个做内容的编辑,相当于2013年只有我,2014 年招到合伙人建立了公司,2015 年1 月才招到第一个编辑,其实这个公司发展是非常短的。大家一进来的时候,我们给大家许诺都会比较保守,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,肯定会比较愿意把一些利益分享出来。
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全是从用户里面招的,全是关注“商务范”的人。像我们之前有好多用户是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看,毕业之后就投我们。其实我们团队里面,除了我会做内容以外,他们刚开始都不太懂做内容,都是“新手”,就是没有写过新媒体文章的人,但是他们有非常好的鉴别能力。比如他们大部分人有国外的留学背景,甚至在国外做过代购,考过红酒师证书,或者之前玩摄影的、或者对车比较喜欢等等。我在招人的时候很看重他们个人的一些比较天然的才能,而不是说你有多会写文章。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,你更懂普通的人想看什么。
在选人的时候,我觉得首先是看兴趣爱好,喜欢和生活方式有关的事情。第二个,就是持续学习的能力。我刚才讲到自己从一个文艺女青年变成了一个关注财经的女记者,再到做时尚自媒体,其实跨界很大。可能像那种几百万的表真的离生活很远,但是来到我们“商务范”以后,我们就可以让你去体验,体验了之后你会对这个东西有感受,你就能写,然后不断地丰富自己知识领域。
还有就是工作的方法,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能,现在我觉得英语好、会开车、会摄影,总之拥有复合型的能力的人会很加分。当然还有审美,审美这个东西真的不是能够很快培养出来,这个在招聘面试的时候会比较注意。
坚守底线,不坑用户,拒绝诱惑
在创业的道路上还有蛮多的诱惑,比如说钱的诱惑,在我们这个行业,有时钱来的非常快,但是需要内心有节操。经常有自媒体人说,今年我又推掉了很多的广告,这不是假的,是真的,每天都会有很多广告来找你,还有很多虚假广告、那种“三无产品”的广告。他们会有丰厚的预算,但是这个东西我们是不做的,至少我是一个从传统媒体出来的人,不太愿意去透支用户的价值,不负责任的广告都不接。我的合伙人他是做企业风控,他更不会接,每个和我们合作的公司,他都会做一些风险的调查,只有确定这个公司没有问题,他的产品没问题,我们才会进行合作,不然的话我们一定会拒绝掉,这个就是钱的诱惑。
还有一个就是流量的诱惑,其实你发谣言一定传得最快,还有比如、虚假、暴力的内容,是最容易引起爆点的。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有10 万+,甚至更大的点击,但是我们不能做。我之前在新华社工作,同事也有从央视出来的人,我们对自己的内容会过很多遍,会坚持底线,哪些不能做,哪些能做,这个时候我很感谢在传统媒体那么年,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。
再有就是机会的诱惑,现在有各种各样的“风口”,短视频、直播、电商、APP 等各种风口。之前有很多伙伴会建议我,你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,其实每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本事,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,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。比如说我并不会因为短视频是风口就去做,而是我觉的短视频它是一个展现“商务范”内容方式的时候,我会去做短视频。比如我们做那个视频项目,并不是因为现在是视频的风口,而是因为比如我们要去拆包、拆表,不做一个视频怎么来展现,这个是根据我的需求来做的。
所以,在各种诱惑的时候,脑子一定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自己的能力是什么,你的创始团队基因是什么。像我就老老实实做内容,我不擅长某些东西去做了,肯定会耽误更多。这样坚持几年下来,也会有自己的风格和收。
感谢大家那么耐心地来听我的这些小故事,今天就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
关于本课程
你还想读
[db:内容]?